![](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46岁的吴金明来车间绕电感线圈已经一年多了。 2018年,吴金明一家易地扶贫搬迁到县城小康苑集中安置点后,设在安置点的扶贫车间给夫妻二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到扶贫车间‘上班’,我也端上了‘铁饭碗’。”吴金明乐哈哈地说。县城扶贫工厂如此,乡镇扶贫车间亦然。在金碧镇仕华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来自公司临近村的郭重华、王芬等贫困群众在禽业流水线上捡鸡蛋、管理果蔬等工作已成为常态。65岁的郭重华说,他到仕华公司上班已有十年了,工资也从原来的800元一月增加到了2400元。同时,郭重华还向公司承包了3000棵果树进行生产管理,每年3万元的管理费让他欣喜不已。
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上班”顾家两相宜。脱贫攻坚中,大姚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982人,共建设集中安置点27个,建设安置房2618套。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大姚县采取培训转移、引导输出、产业吸纳、鼓励创业和精准援助多种途径帮助搬迁户解决就业问题。来自三台乡多底河的贫困群众李贞秀入住搬迁点后,在给扶贫超市当售货员的同时,又在璐辉电子厂申请了一个绕电感线圈的设备,超市无顾客时她就做绕电感线圈。“她做两份工,拿双工资,一点都舍不得闲,是最苦得的搬迁户。”安置点的负责人曾斌说。为让“扶贫车间”项目落地生根,大姚县打造了提升党建领航促脱贫的“红色车间”、有“保姆式”服务能力的“服务车间”、有致富“领头雁”带动力的“致富车间”、有推动增收致富的“效益车间”、有巩固脱贫成效的“活力车间”。利英小把粉丝厂扶贫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有效解决安置点79户278人就业增收。桂花镇动员协调搬迁县城入住的贫困农户和大姚林琅丰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用工合作,解决了27户贫困户的就业后顾之忧。优合公司在县城安置点建设扶贫超市,贫困户的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全县贫困群众在这些扶贫车间里忙“上班”,忙增收。
至2020年5月底,大姚县已打造扶贫车间22个,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1176人,务工经济年创收1800余万元,人均务工年收入达1.5万余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目标,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